“最好在知名大饭店掌过勺,我这次去广交会,发现很多客商非常认可大饭店的口碑,我一说咱们罐头与宴宾楼的渊源,客商就特别买账。所以,咱们尽量从知名大饭店里挖人。滨江本地大饭店做的基本都是鲁菜,先招一名本地大饭店的鲁菜师傅。另外,再招一位师傅,在川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苏菜、徽菜中,随便会做哪种都行,但必须也是有师承有出身的,口味要地道正宗!”
听她说完要求,朱科长感觉自己好像不是食品厂的人事科长,而是哪个酒楼饭馆的人事科长。
他干了这么多年人事工作,还从没招过这么有排面的厨师呢!
“大饭店的厨师不好挖,可能需要费些功夫。”
“没关系,朱科长,你尽管去挖人,哪怕是退休的大师傅也行,咱们不要限制年龄。最好多挑几个人选,名气重要,但手艺更重要,咱到时候在厂里搞个厨艺比拼啥的,让大家都尝尝大饭店的口味。”
朱科长咽了咽口水,有点馋了。
为了让自己尝上一口大饭店的菜,他也得用心寻人啊!
叶满枝把找厨师的事托付给朱科长,之后的几天,厂里一切如常,算是风平浪静。
但几个副厂长其实都在关注牛恩久那边的动静。
去省委党校进修的推荐人选一直悬而未决,牛恩久明显不想让朱可海去党校进修。
可是马上就要到报名截止日期了,哪怕他不乐意,这个名额也八成会落到朱可海头上。
从表面来看,朱可海没有什么错处,而且作为党委副书记,他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上思想政治课,帮助大家提高了认识。
虽然副厂长当得一般般,但他当这个副书记算是合格的。
没有合适理由的话,这个进修名额就是朱可海的。
朱可海心里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对于牛恩久的拖字诀,他并不怎么着急,反正名额一定是他的。
他这几天格外关心了一下自己分管的科室和包干车间,做好了脱产学习的准备。
“如意,这个月的《滨江政报》送来了吗?”
叶厂长已经问过两次了,所以周如意这几天一直盯着这份报纸,此时便笑着点头说:“送来了,今早刚到的!”
《滨江政报》是滨江市人委的机关报,每月只发行一期,并不公开发行,只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会订购。
周如意将报纸折好,把其中一篇文章放在最上面,递给了叶满枝。
于是,叶满枝刚接过报纸,就看到了那篇文章的黑体字标题——
《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改进领导作风,把企业管理水平推向更高阶段,滨江第一食品厂“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有重大发展》。
她将整篇文章仔细阅读了一遍,而后目光上移,在标题下方找到了作者署名。
【滨江第一食品厂叶满枝】。
叶满枝盯着自己的大名欣赏了一阵,然后她将报纸重新递还回去,笑着说:“如意,你帮我送给牛厂长的秘书吧。”
周如意:“……”
现成的理由送到牛厂长面前了。
第185章
中午的放工铃打响后, 粮食复制品车间的一群工人抄起饭盒就往门外跑。
车间主任在后面喊:“都跑什么跑?你们这组只剩半桶绿豆粉了,把这点活干完再下班!”
“主任,别干了, 今天食堂做了红烧猪肘和四喜丸子,去晚了就赶不上了!”
钱主任一边掏饭盒, 一边问:“你们听谁说的?食堂怎么可能一顿做两个肉菜?”
“真的, 今早厂部那边传出来的消息!罐头车间要招厨师, 让那几个厨师来厂里试菜。今天食堂的肉菜全是那些大饭店的厨师做的, 听说要做好几道特色菜呢!”
闻言,全车间的工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 拎上饭盒就往外跑。
同一时间, 全厂大多数职工都从车间里走了出来, 脚步匆匆地赶往大食堂。
叶满枝刚走进食堂大门, 便听到后勤干事举着大喇叭喊:“大家排好队,不要抢!提前准备好粮票肉票!找好搭伙的人, 四个人可以打一份四喜丸子!”
“小蔡干事, 一份是几个丸子啊?”
“一份一个!数量有限, 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尝到新菜色, 四个人吃一个啊!”
“四个人才能吃一个丸子, 那也太少了!”
小蔡说:“这就不错啦!今天来了四位厨师试菜, 人家本来只需要做一盘菜, 给厂长和罐头车间的主任、技术员试吃就行。是叶厂长提议让咱全厂职工都尝尝大饭店厨师的手艺, 才有了今天这顿午饭。为了调集原材料,我们后勤和供销科费了老鼻子劲, 牛厂长还特批养猪场送来三头大肥猪呢!”
“哇,今天这架势都赶上过年了!”
“哈哈,可不是嘛, 过年的时候才给吃一顿红烧肉。”糖果车间的罗强排在人群里,深吸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