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9章(1 / 2)

“这父子二人不缺沟通的机会,因此没有像其他唐朝太子一样波折不断,动辄被废。”

“泾原兵变后,李诵执剑断后,在四十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确保了德宗的安全。”

……

【但他爹晚年宠信宦官,亲近奸佞,李诵亲眼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他时常为忠直之臣据理力争,不免被奸佞小人所嫉恨。此后,李诵更加低调谨慎。】

评论区

“因为长公主巫蛊之案波及太子妃,德宗居然想要废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立侄子为太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李诵:这有什么稀奇的,父皇喜欢堂弟李谊,这不是满朝皆知的事吗?

【李诵将所有喜怒哀乐深埋心底,不敢表露,但他并不是对朝政漠不关心。东宫侍读王伾和王叔文等人便常常与他谈论天下大势和民间疾苦。在此期间,形成了以二王为中心的东宫政治集团,史称“二王刘柳”集团!】

被贬为远州司马的刘禹锡,和永州司马柳宗元对天幕的评价很感兴趣。

若是陛下看到天幕想起他们,能召他们回到京城,该有多好……

评论区

“啊!刘禹锡和柳宗元!”

“我对永贞革新的印象就来自于这两位诗人,每次介绍他们的诗文背景的时候,总会提及永贞革新失败,变法派被贬!”

“接下来便是诗人怀才不遇,或是揭露社会弊病。”

“这都是诗文鉴赏的套路了……”

宪宗李纯:“天幕似乎在为刘柳二人叫屈。”

武元衡:“陛下,时移世易,后人如何能知道革新派的倒行逆施!”

韩愈也道:“后人喜欢的只是他们的诗文罢了。”

【但多年压抑的储君生活也让李诵心理忧郁,身体每况愈下。早在贞元二十年,他便突然中风,失去了语言能力。】

【德宗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太子却卧病在床,德宗悲伤不已,病情进一步加重,父子二人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李适:“怎会如此!”

李诵:“中风!无法言语!”

李承乾:“原来病的卧床不起的人也能做皇帝。”

李承乾不由得为历史上那个,因脚疾而方寸大乱的自己默哀……

【公元805年,李诵继承皇位,他终于能够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重用东宫的旧臣王叔文等人,推行政治改革!】

【革新派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评论区

“打击贪官污吏,裁撤宫中闲杂人等,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重建中央集权!”

“解除大贪官盐铁转运使李锜的职务,将财政大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罢黜了宦官掌握的宫市,还想要夺取宦官的神策军权。”

“取消地方官吏进奉钱财,讨好皇帝的制度。”

“规定在两税之外,不得增加任何杂税。”

……

【改革深深动摇了宦官的权利,引起一些守旧大臣与宦官们的联手反对,于是他们决定另立新君!】

德宗不解:“为何会有朝臣与宦官站在一起。”

他们不是水火不容吗?

武元衡、韩愈:相较于革新派来说,宦官还是可以沟通合作的。

【在宦官俱文珍等人的一手操办下,三月,李诵长子李纯被立为太子,七月,宦官矫诏由太子监国,八月,太子李纯被拥立为帝,史称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这就是所谓的“永贞内禅”。】

【主持变法的王叔文、王伾、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都被贬为地方司马,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评论区

“这就是古诗词鉴赏中经常提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小人当道,宦官祸国,吾不屑于与尔等同流合污!”

柳宗元:“吾立志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却被排挤出朝堂之外,天道何其不公啊!”

【永贞革新虽然是在顺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但顺宗已经因为中风失去了语言能力,主持朝政的是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因此政令上传下达的渠道极为麻烦,皇帝想要知道一件事,必须要一经宰相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宦官李忠言,五经宠妃牛昭容,才能被顺宗所知晓,变法之事因此横生枝节。】

评论区

“唐顺宗病重,王叔文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革新派重用的人都是溜须拍马的投机分子,他们结党营私,贪污舞弊,自然无法取得大家的认可。”

“韩愈称革新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夜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