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vi5 ),墓主的胸骨被一枚8厘米长的铜敬 射入,埋在宫殿区以北的六(vi)区传统墓地。他很可能就是被商人 占领军所杀的夏人,但家人还是尽量按正常标准埋葬了他。9
商人占领二里头时期的杀戮还表现在灰坑中,不仅坑中的人骨明 显增加,还有长期积累的零碎人骨。比如,有一个深达185米的灰坑, 在其使用期间,一直有零星的人骨被扔进去,而且坑中其他垃圾主要 是各种动物的骨骸以及陶制炊器残片。这很可能是食人者房屋旁边的 垃圾坑:
人骨在2000iiih17的不同层次、不同部位都有出现,似肢 解后弃于坑中。出土有包括深腹罐、圆腹罐、鼎、甑、鬲、嬴、 刻槽盆、大口尊、躯、器盖等在内的较多陶片,牛、羊、猪、麋鹿、 鸟、蚌、丽蚌、圆顶珠蚌、圆田螺动物遗存。10
再晚一些,作坊区东北侧的一座灰坑(2004vh305 )有五具较完 整的人骨。这座灰坑边长约2米,深约13米,最底部有一名十六七 岁的男性,上面是四名女性,其中一名女性(2号)身下铺有约2毫 米厚的朱砂。这五人的身体多蜷曲,很可能是死于他杀。
二里头较高级的墓葬中,常给墓主铺垫朱砂,这是自龙山时代 已经出现的葬俗;但2号女性是和其他人一起被抛尸灰坑的,不是 正常的死亡和丧葬,为何独独她获得了铺垫朱砂的待遇?可能她死 前有一定地位,负责抛尸埋葬者对她有些同情且也有获得朱砂的能 力,但仍不会(或者说不敢)给她挖一个单独的专用墓穴。这座坑 不太像祭祀坑,因为坑中包含较多生活垃圾。11
存在征服之后的暴力统治,但也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这 是被占领下的二里头的基本状态。
在夏商易代之际,二里头人的青铜冶铸技术堪称独步中原甚至东 亚,商族人自然会非常重视。商人从二里头铸铜区调拨了一些人,分 配到偃师和郑州商城建立冶铸工场,但二里头铸铜场的主体仍在继续 生产。
二里头的铸铜人群和商人的关系似乎不错。在商人占领期间,手 工作坊区的北墙也有发生损坏,但立刻进行了重建。i?铸铜场区并未 发现太多外来陶片,看来商人占领者比较尊重冶铸场所,没有在这里 建立营地。
这也使人产生了这样一个联想:也许,铸铜族群是灭亡夏朝一二 里头的“第五纵队”,他们不甘心宫殿区族群垄断权力,坐享统治收益, 便联合外来者商族,一起征服了宫殿区族群。铸铜族群和商人的协作, 换来了二里头古城半个世纪的寿命。
但二里头的夏王族群并未被赶尽杀绝。新建的偃师商城发现了一 些二里头风格的陶器,而且二里头宫殿区的某些规划特点又出现在了 偃师商城的宫殿区。看来,商人征服者把二里头宫廷人群(或是其中 的一部分)迁到了8公里外的偃师商城,让他们参与建设新城。
而在苟延残喘近半个世纪后,二里头的青铜作坊还是被彻底迁 移到了郑州商城。从此,二里头古城消失,夏王朝最后的痕迹不复 存在。
遥远的巢湖殖民地
《尚书仲虺之诰>1己载,商汤灭夏之后,把末代夏王桀驱赶到了 “南 巢”:“成汤放桀于南巢。”古代注家认为,“南巢”是安徽的巢湖之滨: “庐州巢县有巢湖,即《尚书》‘成汤伐桀,放于南巢’者也。≈ot;(《史记
正义》引《括地志》)
巢湖,在二里头东南方500多公里外,不仅不是二里头文化区, 甚至不属于二里头前身(新智人所属的煤山文化分布区)。夏桀的逃 亡为何指向巢湖?从史书里再也找不到旁证。
1972年,安徽肥西县的大墩孜村出土了两件青铜瞿和一枚青铜 铃,铜铃是二里头墓葬中常见的造型,两件青铜肆也属于二里头晚期 特征。肥西县在巢湖西岸,似乎和夏桀逃亡“南巢”相呼应。
之后,肥西县多次出土二里头风格的青铜器和陶器。在二里头古 城之外,肥西是当时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较新的发现是三官庙聚 落遗址,有房屋被烧毁后的红烧土堆积,里面有十多件青铜器,主要 是钺、戚和戈等兵器。14
碳十四测年显示,三官庙遗址距今约3700年,正当二里头古国 最鼎盛的第三期,所以,可能是当时二里头铸铜人群曾发生内江,一 部分被排挤者被迫南下另谋生路,迁徙到了肥西三官庙定居。从那之 后,他们和夏朝的联系似乎很弱,其中的一个表现是,他们制作的青 铜器逐渐和二里头拉开了距离,甚至出现了二里头没有的造型,比如 “半月形铜钺“。”
不考虑沿途部落的敌意,从二里头到肥西的交通算不上太困难:
先步行到新碧一带,乘坐舟筏先后进入颍河和淮河,再溯泗水而上, 便可抵达肥西附近。
目前尚未在肥西县发现冶铸铜的遗址,也没有发现高等级的宫殿 和大型聚落,但零星发现的青铜器证明,确实有来自二里头的人长期 定居于此。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