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让纣王安心。
此时的周族,有周昌的夫人大姒,两位弟弟虢仲和虢叔,以及长 期为周族担任管家的“太保”召公爽家族,他们足以保持周邦稳定。 散宜生等外来臣僚的作用,则主要是打探商朝以及东方列国的信息, 为营救周昌提出建议。只进贡礼物显然不够,文王的儿子们还需要找 机会去殷都当面向纣王求情。
关于周昌在殷都的遭遇,古书记载较多,但从未提及他的儿子们。 文王最年长的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武王周发、周公旦、管叔 周鲜。从常识推测,当周昌获准前往殷都时,因长子伯邑考要代理周 族事务,周昌或许带上了另一个儿子出行;而当他被捕的消息传回周 原,伯邑考和两个弟弟应该也会带着行贿的礼物赶往殷都。
只是这段经历过于惨痛,后世周人讳莫如深,故缺乏记载。不过, 商朝终结之后的一些事情,暗示了周昌诸子是如何找到门路求见纣王 的。当时,商朝的附庸小邦中有个苏国,可能在黄河北岸,今河南省 焦作市一带,国君名叫苏忿生。周灭商之后,武王任命苏忿生担任周 朝的司寇,主管王朝刑法:“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 司寇。” 16史家以往很少注意这个任命。当然,它也很难解释,因为 苏国和周邦本没有任何瓜葛。
进一步的信息是,著名的纣王宠妃苏妲己就来自苏国。《史记》说, 纣王曾讨伐苏国,苏国国君被迫将公主妲己进献商纣,结果妲己成了 纣王宠妃。这个被迫贡女的说法,可能只是为了突出商纣好战且好色 的独夫形象,未必可靠,但妲己确实来自苏国。这个家族,己姓,苏氏, 苏忿生可能是妲己的兄弟。
看来,有一种可能是,伯邑考到达殷都后,先是和苏忿生家族建 立了联系,并通过苏妲己见到了纣王,最终使父亲获释。
如前文所述,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这里 说的宫内宦官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妲己授意的。在后世的 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 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
这段恩情对于周族非常重要,妲己虽背负诸多恶名而死,但周人 夺取天下之后,武王还是重用了她的家人。纣王自杀后,商朝并未完 全灭亡,周武王指定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继续在殷都担任商王。 这个武庚很可能就是苏妲己生的。周人对苏氏家族的倚重,和后世的 演义文学可谓大相径庭。
接下来,我们再看《易经》中的观卦,记录的可能就是周昌诸子 初到殷都时四处打探门路的情景。
“观”本身就是探查和审视之意。虽然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颛 若”说的是周昌对献祭仪式的回忆,但之后的六条爻辞却都是和他 的官司有关的。
初六爻曰:“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说的是据童子(周昌的 儿子)观察,小人没有麻烦,但君子受委屈。
六二爻曰:观,利女贞。”说的是从门缝偷偷地观察,如果占 算女子之事,顺利。
六三爻曰:“观我生,进退。”说的是观察我的生命前途是进还是退o
六四爻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说的是观察(商朝)国都 的荣耀,去拜见王是有利的。
九五爻曰:“观我生,君子无咎。”说的是观察我的生命,君子(我 本人)没什么罪过。
上九爻曰:“观其生,君子无咎。”说的是观察对方(也许是纣王) 的生命,君子(我本人)没什么罪过。
周昌这次似乎因祸得福,伯邑考受到了纣王青睐,在殷都宫廷 里担任质子,并给纣王驾驶马车:“质于殷,为纣御。”(《太平御览》卷 八四引《帝王世纪》)要知道在商周时期,凡为王驾车的人,地位都很高。 作战之前,统帅经常占卜选择御者,因为这个职务能决定王的安危生 死。周人在豳地-碾子坡时期就熟悉养马,迁居周原后又从商朝引进 了马车,所以伯邑考擅长驾驭马车是很自然的。
至于周昌,他在狱中修炼的易卦占算能力,此时则在商人上层引 起关注,经常有显贵请他算命。《易经》的六十四卦体系不涉及沟通 鬼神和先王之类,不仅避免了僭越之嫌,而且解释空间也大。周昌又 是来自西土的异族酋长,这种陌生的身份也可能会使商人对其颇有新 鲜感。
比如蒙卦的卦辞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 渎则不告。”是说不是我去求这个傻孩子(童蒙),是这个傻孩子来求 我;第一次,我会给他占筮,告诉他结果;如果他不满意,还第二次、 第三次找我,这就是不尊重我的职业,我不会再替他算。
这位请周昌算卦的孩子肯定不是周族人,他们没人敢如此烦劳老 族长,所以只能是殷都王族中人。而灭商后,武王任命纣王的儿子武 庚继续担任商王,可能也与在殷都期间少年武庚已经和周昌父子有频 繁交往并结下私人交情有关。
《易经》中,周昌曾多次记载自己受纣王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