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4节(2 / 5)

案,已知文宗晚年所纳的禧妃的确曾称“海棠春”,不过她姓察哈拉氏,不是小脚汉女,更不是寡妇再嫁。但是也可以看出,“四春”娘娘之说大概有其原型存在。吉妃作为咸丰朝晚期所纳的后宫主位,可能即是“四春”娘娘的原型之一。

吉妃跻身后宫主位之列之后,相关的档案记载并不丰富。目前已知,吉妃在咸丰十年时曾经住在承乾宫,“当时承乾宫的首领主位是祺嫔,也就是后来的端恪皇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吉妃便开始了寡居生活。在同治初年,她依然住在承乾宫。3同治八年八九月间,因为穆宗准备大婚,先朝后宫逐渐搬往寿康宫,吉妃则搬往寿东宫居住,4最后在光绪三十一年薨逝。

顺便一提,根据吉妃的同族侄孙王文普所记录:“咸丰帝有点点脚儿(即是个瘸子),我这姑祖与纳喇氏一并被封为‘御拐棍儿’。咸丰帝步行时总是扶着这两个爱妃,那时这两个人都是十六七岁,按现在的情况应当还是个在校的学生,免不了有淘气的时候。此后,吉妃与纳喇氏先后怀孕,一次在御

——————————

1《么么妈妈里女子口分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王佩环:《清宫后妃》,第36—37页。

2《奏为承乾宫交出女子实系因病事》,咸丰十年二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0803-0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奏为承乾宫交出女子因病情形事》,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档案号:05-0838-08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查验寿东宫因病交出女子事的呈文》,光绪十五年三月,档案号:05-0968-0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花园假山旁捉迷藏时,纳喇氏却故意推了吉妃一把。吉妃当即倒地,并因此而小产,产后才发现是个男孩。因此,先父说:西太后小时就这样狠毒!如不然,吉妃会成为西太后的。”1王文普虽然是吉妃的同族侄孙,但是血缘关系极远,所记录的故事也是相当令人吃惊。由档案可知,吉妃比孝钦显皇后小五岁,并非“都是十六七岁”。而且吉妃直到咸丰八年才由皇后位下的宫女封为贵人,是文宗咸丰朝晚期的后宫,孝钦显皇后生育穆宗则是在咸丰六年的事情。何况以清宫家法之严格,玟贵妃跟宫内太监谈笑都要被降位,更不用提是有关皇嗣的大事。

[封谥释义]

吉妃的封号为“吉”,是其作为贵人位分的时候便已经拥有的称呼。关于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封号还是称号,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晋升为嫔位之后,她依然继承了这个称呼,被作为正式的封号使用,满文作“sabgga”2,意为“祥瑞的”“灵秀的”。

七、禧妃

[简介]

文宗禧妃,正黄旗包衣察哈拉氏,厨役常顺之女。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在长春宫当差,号海棠春。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封为禧贵人。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禧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为禧妃。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薨,年三十六岁。同年九月初八日,奉安定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文宗禧妃出身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察哈拉氏。清代察哈拉氏亦作察哈尔氏,源自蒙古察哈尔部,此姓内最为知名的即是清中后期内务府的名门“文索”家。不过,禧妃的家族虽然与“文索”家同为正黄旗包衣管领察哈拉氏,却不在同一个管领下,也并非同族。

——————————

1王文普:《慈禧早年轶事》,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9、10页。

2《为吉妃神牌清汉文字样速写送部事致内务府》,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357-019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根据档案,禧妃为“正黄旗瑞溥管领下常顺之女”1。以此信息查询内务府档案,查得所谓“瑞溥管领”即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第六管领。进一步查询此管领下户籍档案,发现禧妃所出身的家族是此管领内的食口粮人,即是辛者库人。故而,禧妃是清中后期目前已知的少数出身辛者库旗籍的后宫主位。

根据户籍档案记载,禧妃的父亲名常顺,是内务府厨役,在光绪初年病故。所谓厨役,是一种内务府杂差,月饷一两或二两不等。禧妃的祖父名二达塞,是内务府的披甲人。曾祖父名为黑子,也是内务府的披甲人。禧妃的几位伯叔父,分别叫常海、常兴、常禄,也大多为内务府的披甲人。

禧妃一族没有出任职官之人,均属于旗内兵丁、杂差,但是补缺的情况还比较可观,七成男丁都能补上差事,虽然是辛者库出身,家庭条件也不至过于贫困。2

[入宫背景]

禧妃是内务府正黄旗管领下人,所以应该是由内务府选秀入宫的。禧妃是在哪一届参加的内务府选秀,目前并不清楚。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次序在吉贵人之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