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女郎说的话也不一定全是真的,更何况是不知底细的其他人。
至少这句弹幕是漏洞百出:
李家跟司马家确实是莫逆之交、通家之好,但李广跟司马迁根本不是一个辈分的人,又何谈关系好一说?退一万步来讲,这司马迁可是一位写出了鸿篇巨著的史官,怎么可能为了友人改变自己记史的原则呢?这其中必然发生了更多复杂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只是关系好而已。
唐朝。
李世民今日并未和朝臣们一起观看天幕,陪伴在他身边的,是长孙皇后和四个子女,以及武二娘。
不,现在,应该称她为武曌了。
李丽质挽着武曌的手格外亲近,显然,这个刚加入娘子军没几天的小姐妹已经深深俘获了她的芳心。
而李承乾和李泰则表现得格外警惕和惊恐,但当着阿耶阿娘的面,两人也不敢做出什么大动作,只能任由妹妹被“妖女”蛊惑。
长孙皇后抱着小儿子,神色温柔地看向李世民,她猜,二哥应该正在思考,等会儿要不要也将抽取弹幕的机会转让出去?如果转让的话,又要转让给谁呢?
怀中的婴儿暂且不提,两个傻儿子和尚且年幼的女儿,显然都没有意识到二哥在做什么重要的决定,但武曌她比丽质还小了三岁呢,竟是如此早慧吗?
武曌注意到了长孙皇后的目光。
她也在想,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又或者说,要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呢?
第42章 陇西李氏,名将薛礼 天还没亮,而王安……
天幕刚刚念出的话在武曌的耳边回荡, 她突然发问道:“陛下,您不生气吗?”
“什么?”李世民疑惑。
长孙皇后适时笑出了声:“二哥又忘了,李广是咱们李家的先祖呢。”
李世民恍然失笑, 他是给忘了, 阿耶在位时认了李广当先祖,自己登基后也不改父志,准备在修氏族志时,将陇西李氏排在郡望之首。
笑着笑着又有些心酸, 若是稚奴再大两岁就好了, 他便不必纠结,直接让稚奴来抽取弹幕便好, 但如今他还尚在襁褓之中
难道上天也在给她机遇吗?
他又看了看承乾和青雀,两个孩子此时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估计是真把李广当成了他们李家的先祖了。
想到这, 李世民故意摆出了一副生气的做派, 沉声道:“你倒是说说,朕为何生气?”
李承乾脸色一白, 阿耶在他们面前很少用“朕”自称,看来是真的生气了, 他立时就俯到了李世民的脚边,想要恳请他息怒。
而李泰因为平日里和李世民更加亲近, 此时显然察觉到了阿耶表演的做作之处。但他想得比较多一些, 阿耶肯定是故意做出这般神态,自己就算发现了也要当做没有发现, 于是李泰虽然慢了李承乾一步,但也还是紧随其后,凑到了李世民另一只脚的脚边, 开始撒娇起来。
李丽质见好友被阿耶诘问,一时间茫然无措、六神无主,长孙皇后心疼地冲她招了招手。
她一步三回头地走到了阿娘身边,一会儿看看阿耶,一会儿看看好友,满脸都是担忧。
武曌却始终不慌不忙,似乎根本没有感受到气氛的凝重:“看来陛下并未生气,可见李广并非皇室真正的先祖。”
李世民又笑了,语气也变得平和起来,颇有些好奇地问道:“你这个年纪,就已经知道李广的事迹了?”
武曌诚实地摇了摇头:“曌不知。曌只知,弹幕似乎将李广塑造成了一位小肚鸡肠之人,而他如今与皇室绑定,何尝不是在打击天子的威信?”
武曌对于李广的了解确实不多。
但自从天幕出现后,她便有意向母亲了解起皇室诸事。
母亲心神不宁,从她那里了解到的也只是一些零碎之言。
反倒是来到长安城之后,自己从皇后娘娘那里了解到了许多过往的政令。
将所有事情联系起来,也花费了她不少心思。
她一向是个有心人,如今也只是借此豪赌一把罢了。
就算自己说错了,让陛下生气,他也不会因此杀了“武曌”,最多就是更加不喜她罢了。
若是说对了武曌低着头,不敢直面圣颜,但她深知,自己正在接受着陛下的审视。
李世民用一种奇异的目光看向武曌,沉默了半晌。
思绪飘飞,他忽然想起,这天幕之下还有别人当皇帝的朝代,估计他们都等得不耐烦了吧?
他又转头看向长孙皇后,观音婢真的仿佛和他心有灵犀一般对他说道:“二哥,与秦皇汉武想比,我们确实是后辈,实该尊之、重之。但同为帝王,若是再坚持认李信、李广两位将军为先祖,恐怕就有些不妥了吧。”
是啊,陇西李氏的名头固然值得一借,但李信、李广不过是嬴政、刘彻手下的臣子,他们三人是被并称为“龙凤猪”的千古一帝,自己何必平白无故低这两位帝王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