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了个白眼,少年的青涩回忆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只可惜背叛的却挺快的。
难怪卡姆瑟最近上蹿下跳,提耶婶婶家总有不同的香味窜到他们家,有一次吃饭闻到的味道如同厕所一般重口。
后来才知,卡姆瑟不知被谁给骗了,屎壳郎、不对,这里叫圣甲虫,圣甲虫晒干的粉末充当没药,骗了卡姆瑟一篮子无花果。
没药非常昂贵,总之一指甲盖就需要一袋大麦,而卡姆瑟当时买回来一大罐……
我都好奇,以卡姆瑟的脑子,能在王宫里活下去吗?
我拍了拍身后扭动的小屁股让黑娃老实点。思绪飞到了那个让人不忍直视的青涩回忆里。
两人似乎在祭典开场没多久就离开了,不过我依旧能够看到节日祭典当天广场上的人山人海。
原身穿过的人群,有提着篮子卖鲜花的,有抱着陶瓮兜售香料,一些百姓扛着粮食路过,孩子们窜来窜去还差点绊倒原身。
瑞内博连忙接住她,两人四目相对,笑的格外甜蜜……
我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冷呵了一声。
不过可以卖东西就行,我瞧着记忆中有穿着穷苦的人也愿意从商贩手里换取一只吸饱了水分的蓝莲花恭敬的摆放在王途径的路上。
庙会祭典,从古至今都是小商小贩们集体暴富的一天。
想到这里,我停止了悠闲打量各色摊位上玲琅满目的物品。
当太阳爬过沙丘缓缓升入半空,炙热的阳光照耀着神庙建筑群。
巨型石柱支撑着大殿,狮身公羊石像立于两边。石柱和墙面都雕刻着花纹,似乎是象形文字之类的,原身很少注意这些,我离得远也看得不是很清晰。
当然,重点是我是文盲,即便上面刻画的是他们的文字,我也看不懂。
斯芬克斯大道两边也有石像,在窄小的露台下静静地蹲坐着,商贩们避开石像,早已用木杆支起了亚麻布棚。
目前埃及土地只掌握在三类人手中。
王族,贵族,神庙。
神庙附近的土地和商铺都归于神庙管辖。
大街上除了工匠和居住在城里的普通子民,三种穿衣打扮很惹人注意。
穿着洁白的亚麻长袍、带着祭司条纹布头巾的年轻人傲慢的穿过集市,身后的光头低阶祭司帮忙抬着商贩们供奉的蔬菜和水果……
而祭司大人们的身后街道左侧,彩色的亚麻布遮阳棚子里,柱子遮挡一角但能看到整张长桌上铺着叙利亚羊毛毯,颜色深红发黑且带着微不可见的暗纹。
摊子阶梯摆架上依稀挂满了亮晶晶的东西,有首饰。
乌木做的展架摆放在最后面,上面小心的托放着金莲花暗纹的项圈,项圈中间的位置是红髓石绿松石镶嵌的花样,色彩艳丽宝石莹润,这件饰品被一只蜜色柔软的手捏在指尖。
那端详珠宝的女人二十五六岁,在这个年代差不多可以做祖母的年纪。蜜蜡一样光泽美丽的脸庞,浓黑的眼线从眼角延伸至太阳穴,勾勒出曼妙的弧度,一双眼睛懒洋洋的落在珠宝上,抬手间近乎透明的浅白色亚麻软线长袍如流水微微流动,一条浅红色透明薄纱绕在光裸的带着青金石绿松石金蛇手镯的手腕上。
我眯着眼从对方那双金子做的凉鞋上缓缓划过,身后传来沉闷的让一让的声音。
回头一看,健壮的黑人低垂着眸,我往旁边一侧,裹着简单腰布的努比亚奴隶便扛着货箱沉默的从我身侧走过。
我头顶着篮子盘算着这里不只是平民还有贵族光顾,如果做小吃,在这个地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我为什么看出来那个女人是贵族不是富商妻子,很简单。
衣服和首饰。
贵族妇女一般穿着暴露却可佩戴黄金饰品。
普通女人只能穿着正常的亚麻袍,即便富商家的妇女们可以佩戴贵重首饰,但也只敢用铜合金这种材质暗淡的金属饰品。
知道了贡品如同缴税,集市也有贵族等上流阶层出没,我凭借着美食准备大赚一笔的心如同那挡也挡不住的喷泉,热情似火的往外喷。
不过在此之前,身后的那股浓郁的羊汤味道让我终于按捺不住,踩着尼罗河水的湿气小心的穿过青石板路。
羊汤的味道伴随着团团白雾从半人高的陶罐里蒸腾翻滚着,陶罐架在堆砌的泥灶台上。高大的汉子双手握着粗木棍在陶瓮里搅拌,一侧在长木桌上摆放了四个陶罐。
原主的记忆中,这种地方都是她下意识的掠过去的奢侈之地,所以我需要在一旁观察才能知道一碗汤的价位。
家里值钱的能够换钱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攒着的,生怕下一年粮食收成更少而拖欠税收被打成奴隶,如影随形的阴霾时刻笼罩着这一家人的头上,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我出门只拿了两颗大圆葱,说实话这东西我隐约知道价值,但没有和集市上熟食兑换过,做吃食的总得多方对比下市场均价来调整自己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