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4章(1 / 2)

黛玉自幼养在深闺,性格腼腆。以往外出都是从垂花门上轿,从不让外人看到。如今几人走在巷子里,周围人来人往,不免有些羞手羞脚。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凄厉的女声:谁敢抢我的孩子,我跟你们拼了。

那声音撕心裂肺,充满了绝望。黛玉不由停下脚步,回过头去看。

黛玉见一个妇人,表情狰狞,好似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她手持一把菜刀,不停地朝着身边的两名大汉挥舞。

看她的神色就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两名男子被她吓得不敢靠近。

过了一会,其中一名男子看了同伴一眼,咬牙切齿道:下次再来。

横的怕不要命的,妇人真跟他们拼命,二人也怂了。妇人见二人离去,扔下手中的菜刀,搂着一个小女孩放声大哭。

她的哭声凄凉而又悲惨,听得黛玉心头酸楚,仿佛有人在用石杵捣她的心。黛玉不由想起当年母亲过世前,亦是这般抱着自己大哭,眼中满是不舍以及伤心。

可见天下的母亲,不论贫富贵贱,待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街坊邻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黛玉听了两句,便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女孩叫草儿,父亲病重,母亲借了二十两银子给丈夫看病,借钱时签了张字据,本以为是借条,却不料竟是女儿的卖身契。。

现在人牙子找上门来,要不还钱,要不把孩子带走。妇人没钱,又舍不得女儿,就要和他们同归于尽。

黛玉叹了口气,从包袱里取出二十两银子,走到妇人身前,道:婶子,这钱你拿去还债吧。

黛玉手头并不宽裕,而且她心里清楚,未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然而看到那位妇人,便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如何还能袖手旁观,不免起了侠义心肠。

宝钗看黛玉这般心善,不禁微微一叹。这才是她认识的颦儿,即使自己身处泥潭,还不忘对别人施以援手。

妇人尚未开口,旁边一位老妇按住了黛玉的手,警惕地看着她,问道:我瞧着姑娘脸生,敢问贵姓啊?

老妇见黛玉容貌出众,通身的气度好似天仙,与周围众人格格不入。老妇不免起了疑心,生怕这妇人刚出虎口,又入狼群。

宝钗最近常在贾府与薛家之间来往,与这老妇认识,忙上来替二人介绍。老妇姓赵,是养生堂里的老妈子,专门照顾被遗弃的孩子。

草儿家境贫寒,养生堂就在这条巷子里,草儿偶尔会去那里蹭饭。今天赵妈看到有人来抢草儿,便过来帮忙。

赵妈得知黛玉不是坏人,便让妇人先收下银子,以后慢慢还给黛玉。妇人见状喜出望外,拉着草儿给黛玉磕头,不停地道谢。

薛家的宅子是百年前一位本家姑娘置办下的,虽不及贾府富丽堂皇,却小巧温馨,黛玉一见便喜欢上了。

黛玉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带着贾母给宝钗的金子,来到宝钗的房中。

宝钗见到黛玉,不由得愣了一下。

贾家遭逢巨变,今日搬家又免不了车马劳顿,黛玉素来身体娇弱,宝钗以为她需要修整几日,不料她竟急着来道谢。

宝钗担心黛玉的身体,定睛细看,见她气色不错,身子骨看着比贾家煊赫时还好了几分,心中暗暗称奇。

黛玉向来多愁善感,但贾家出事后,她反而不爱胡思乱想了。毕竟朝廷如何裁决,不是她能左右的。

何况黛玉原先一半的气都是为宝玉生得,如今宝玉要照顾贾琮、贾环两个弟弟,无暇来黛玉面前晃悠。黛玉心中杂念少了,身子因此好了不少。

宝钗虽不知其中缘由,但黛玉身体渐好,心中也感到欣慰,笑道:本来想让你休息几日,再请你过来说话,没想到你却自己来了。

黛玉福身道:我是来谢姐姐施以援手的。

宝钗连忙扶住黛玉,温柔道:你我姐妹,何必说这些客套话。

宝钗亲昵地拉着她的手,两人坐了下来。

黛玉方才听赵妈提起养生堂里弃婴的惨况,心中十分难受。

草儿的母亲被人欺骗签下卖身契,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赵妈在养生堂里干了三十年,见过不少孩子吃了不识字的亏,被人骗去卖了。

赵妈她们再是心疼也是无用,自己都大字不识一个,如何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黛玉听完赵妈的讲述,心情异常沉重。她原以为自己的身世已经够悲惨,如今一对比才明白,有人生来就在尘埃中。

黛玉有些为难地看了宝钗一眼,似乎有些话难以开口。她踌躇了一会儿,最终下定决心说道:宝姐姐,我想以后去养生堂教那些孩子读书认字。

如今黛玉暂居薛家,她有什么打算自然要告诉宝钗。黛玉不指望这些孩子能吟诗作对,至少认识几个字,不再受人欺骗。

宝钗知道黛玉心肠好,没想到她竟然这般热心,不光替草儿家还了钱,还打算去养生堂帮忙。

宝钗赞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注1)。颦儿穷时也能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