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一年了,一直没有成交,房子却一直在折旧。”
林三七心里在盘算:
九龙,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房价均价也就300一平米,好点的别墅就算贵,那顶多也就600元一平米。
八幢别墅差不多九千的建筑面积,1500万的确是溢价了。
但如果算上京士柏山这5万平方米的山地,那其实性价比就很高。
因为香江是承认私有财产的,相当于买下这半个山头,祖祖孙孙都可以传下去,永久产权,永远是林家的。
林三七不差钱,但也不想当冤大头。
看得到这柏山别墅的前景是一回事,但现在的市价又是另一回事,城中村出来的子弟凡事都精打细算。
“徐经理,咱们可是老朋友了,我几个月前就让你安排收购香江市面上的商铺。所以你就给我透个底,王家人的底价是多少,你放心,我不让今天在场的诸位吃亏。”
徐经理眨眨眼,看向了其他几个下属。
王家当然是有底价的,但香江是个丛林社会,他要是直接说出客户底价,他的下属未必没有给上司打小报告的,好让自己上位。
林三七秒懂,中介都是见钱眼开没有底线的,如果不能收买估计就是钱不够而已。
第884章 收购商铺开药店
林三七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几个红包,当着大家的面塞到了几个中介手里。
“大家交个朋友,一人一个一万的红包给你们,希望大家帮忙保密。”
几个中介普通员工一听便激动了,要知道柏山别墅成交,他们做为助手,顶多能拿个两千元提成,大头要公司和经理拿。
现在一万红包到手,管你怎么泄密呢。
于是一个个点头哈腰:“林老板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
徐经理内心松了口气,暗骂了一句狗资本家整天诱惑人,害得他又要突破一次职业道德底线。
但既然钱到位,那原则红线暂时往后挪挪吧。
国人的特色,就是原则非常灵活。
“林老板,那我就不瞒你了,王家人当初跟我们公司约定最少是1200万,每提高100万就给我们公司2万提成。这个据我所知,应该的确是他们的底线了。”
林三七乐了:“你看,省得我们讨价还价了,那就1200万吧,徐经理,拟合同,现在就签。”
徐经理心里暗自得意,其实王家人的底线是1000万,每提高100万提成是给销售私人5万。
这不,就靠他两张嘴皮,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10万块钱轻松入账,美滋滋。
跟中介斗,谁来都没用,永远只有买错的,不可能有卖错的。
“林老板,那我们这就拟合同了?您是贷款还是全款?”
现在林三七手里有几亿美元的分红,说句香江华资隐形富豪也不为过,反正现在李黄瓜和霍大亨肯定没他有钱。
“全款吧,贷款太麻烦了,我们还急着搬家呢。”
中介就喜欢买房的全款,双方都皆大欢喜。
林家人也就林苦参和金采凤比较淡定,他们是经历过富贵人生的。
至于其他林家人,这时候都是张大着嘴巴,脸色激动,内心兴奋。
当年林甘草、林杜仲两位公子哥,还没来得及享福,全家就被一窝端了送去寒冷的北平城,吃糠咽菜十多年。
而林五叔和林六叔同样因为成份,在花都老家吃尽了苦头,不苦就不会逃港了。
所以除林苦参老一辈外,其他人是真没享受过几天好日子。
哪怕到达香江后,天天都要帮着医馆和药店的生意,住的是庙街的老房子,条件算不上多好。
住在60平米的小楼房里,跟住在上千平米的大别墅里,生活质量是两种概念。
徐经理在签完合同后,心情大好,不过还是小心问了一句:
“林大夫,那这户主的名字写哪一位?”
林苦参想也不想道:“写林三七吧,钱是他出的,房屋和土地所有权理应是他的。”
林家其他人听到后,虽然能理解,但心中多少有点不舒服,这样算来他们就是“租房”了,不能算是自己家了。
林三七却出人预料地阻止道:
“老爸,这次听我的,这八幢别墅里面,大哥、二哥、五叔、六叔,你们任选一幢,到时户主就填你们的名字。
另外,再给我岳父一家一套,名字就写我岳父的名字。岳父今天有事没来,随后我会告诉他。
住宅不同于公司,公司的事情要公私分明,住宅就是家,这是私人领地。
无论是我还是大哥二哥,五叔六叔,还是岳父一家,都是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是寄人篱下。”
林三七这话一出,林甘草、林杜仲、林五叔和林六叔四家几十口人都感动了。
“七仔,这,这怎么好意思?”
“这是你买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