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5章(1 / 2)

林知韫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设计前卫的校园景观,心中的疑虑如潮水般缓缓上涨。

“小陶。”王辅导员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陶念抬头,看见他拿着一份薄薄的文件夹站在旁边,脸上是那种公事公办的温和。

“手头的事先放一放,有个紧急情况需要你跟进处理一下。”那份文件夹被轻轻放在陶念的桌面上。

翻开首页,陶念看到了“学业预警通知单”几个大字。

下面是学生信息:许禾,文学院,大三。

预警原因一栏,只有短短的几个字:连续缺课,多门作业未交。

只一瞬间,陶念就明白了: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

做得好,功劳是王辅导员带徒有方;做得不好,责任就是她这个新人经验不足。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嘴角弯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新人特有的认真与谦逊的弧度:“好的王老师,情况我了解了。感谢您的信任,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处理预警个案,我会先全面了解情况。”她顿了顿,目光诚恳,“过程中的每个关键节点,我都会及时向您汇报请教,确保处理得当,不给您添麻烦。”

王辅导员似乎对她的态度很满意,点了点头:“年轻人,多锻炼是好事。有困难随时找我。”

他转身离开后,陶念心里已有了盘算。

第一步,不是急着找学生。她重新坐回电脑前,调出了许禾的完整档案。过往成绩中等偏上,无不良记录,家庭住址在外省一个普通县城。

接着,她点开了校园卡消费查询系统。最近一个月,消费频率和金额都减少了很多,且集中在最便宜的基础窗口。

这绝不仅仅是“厌学”那么简单。

她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利用课间,分别“偶遇”了许禾的班长和她的一位室友。

在走廊尽头的窗前,她语气随和,像是随口关心:“看许禾最近好像没怎么来上课,是身体不舒服,还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从同学零碎的话语中,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许禾最近总是很晚回宿舍,神情疲惫,电话很多,且避着人接听。有次室友隐约听到她带着哭腔说:“钱……我再想想办法……”

陶念心里沉了沉。她再次打开校内系统,熬夜查阅了所有关于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的政策文件,将申请条件、流程、额度一一摘录整理。

第二天,她是发信息给许禾,见面地点约在图书馆后安静的杏林。

许禾来了,低着头,外套有些皱,整个人也有些憔悴。

“许禾同学,”陶念开口,声音放得比平时更软,“最近看你好几次课没来,有点担心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长久的沉默中,陶念也不催促,只是耐心地等着。

终于,许禾哑着声音开口:“陶老师……我,我想退学。”话音未落,眼圈先红了。

母亲突发重病,手术需要一大笔钱,父亲早就不在了,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继续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了压垮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陶念望着许禾通红的眼眶和紧抿的嘴角,忽然间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

那个同样困顿的冬天,父亲的木材厂倒闭欠债后不知所踪,母亲旧病复发卧病在床。她躲在宿舍楼道里,一遍遍核对银行卡余额,连最便宜的食堂套餐都要斟酌再三。

直到那个下午,手机突然震动,银行短信显示收到一笔来自“省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的转账。她蹲在楼梯转角,把脸埋进臂弯里,任泪水无声地浸湿袖口。

此刻许禾倔强又脆弱的神情,与她当年在洗手间镜子里看见的那个差点写下退学申请的女孩,渐渐重叠。

因此,她没有说“要坚持下去”之类苍白的大道理,而是打开了手机。

“许禾,我理解你的难处。但退学是最后一步,我们先看看有没有别的路。”她将屏幕转向许禾,指着自己整理的条款,“你看,学校有临时困难补助,我们可以马上申请,能解燃眉之急。这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完全可以覆盖学费。如果你需要时间回家照顾母亲,我们可以按规定办理休学,学籍会为你保留。”

她一条一条地讲,语速平缓,目光坚定。“我们先一起,把眼前最难的坎迈过去,好吗?”

那一刻,许禾一直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些。她重重点了点头。

一周后,当补助申请顺利通过初审,助学贷款材料也备齐时,陶念向王辅导员做了汇报。

她没有居功,而是将流程和结果清晰陈述,最后说:“王老师,这次多亏您之前的指点,让我把握住了沟通的关键。后续的贷款审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我会继续跟进,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走出办公室,傍晚的风带着暖意。陶念想起昨晚回家,她和林知韫说起这事,语气里带着疲惫却真实的成就感。

林知韫安静地听着,然后轻轻抱了抱她,说:“你做得很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