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叔出来便安排下人分头通知各房,认亲大会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开个宗族大会,魏楹也要参加。
各房不得缺席,有什么安排的也顺延。
收到通知,各房自然都有些纳闷,这是要干什么呢?
不过既然魏楹说了要参加,那自然是必须参加的了。
说起来他这个族长还真是头回过问宗族的事儿呢。
王氏看小芝麻姐妹几个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夸了一句‘都进益了’便干脆去正房看沈寄。
沈寄也是刚吃过,正准备往暖房看花去。
她今天兴致好,准备自己去摘花。这会儿小豆沙和曦姐儿也在上课呢。
看到王氏过来,便招呼她一起去。
王氏扶着她,顺口问道:“大嫂,怎么突然要召开宗族大会啊?”
魏柏上午上衙去了,下午会告假过来。
“哦,持己说咱们这样的人家,最好还是靠着家里子弟争气、走科举荣身的路。不要想着靠女儿去攀附权贵。这不是正途!他不赞成这样的做派。”
今天本来是要敲打芳姐儿父母,以及暗中有想法还没有表现出来的人。
不过顺道敲打一下王氏也是可以的。
王氏果然就慌了,“可是大嫂,儿郎举业出身,姑娘嫁得好也是有帮助的嘛。再说儿郎挣前程,不也是为了家里姐姐、妹妹日子好过嘛。”
“是啊,只不过如今持己他在这个位置上,肯定家里人行事得更加谨慎。昨儿太子妃、平王妃都来给魏家做脸。但是太子和平王可不是一团和气啊。咱们这样的人家,立身处世靠的是举业,可不能卷进那样的事里。咱们不求拥立之功,更不必像一些人家拿银子去投资。所以联姻的时候也最好是多几分考量。”
王氏就想着,康郡王府那么好的婚事,难道就要泡汤了?
那她不得一直是大嫂的附庸啊?
难道今天竟然是针对他们一家,要开宗族大会不成?
可康郡王很明显既不是太子那边的,也不是平王那边的,他是皇帝的人啊。
不过,自己最大的消息来源也就是慈心会那帮人,谁知道这些消息是真是假呢?
沈寄看她想得入神便道:“平王妃昨天说有一件好事想我玉成,太子妃把她的话挡回去了。小亲王帮着打听,说是平王府放出来的消息,说平王的八字和属羊的女子作配最易得子。”
王氏也很快反应过来,“属羊,芳姐儿就是属羊的。”
琳姐儿和芳姐儿属相不一样。
她松了一口气,不是针对他们家的就好。
可是,在大哥眼底,他们家如果和康郡王府攀亲,怕是他为示公正无偏私,也是要疏远的了。
相府已经和一个醇亲王关系极为亲近了,再添上康郡王府这一门亲怕是要惹人疑猜。
那最后的结果就是相府和他们家会渐行渐远。
没了这一门强援,康郡王府会当他们家是盘菜?
琳姐儿就是进了门也不过是个侧室。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但自家却是白浪费一个闺女,还和长房疏远了。不划算!
王氏立即盘算清楚个中得失。
再说了,魏柏也不赞同和康郡王府结亲。
如果自己一力坚持,将来和长房远了,他不怪到自己头上才怪了。
于是立即开口道:“大嫂,您给选的那些少年举人,我们家六爷都看过了。有两个格外的上心。”
少年进士原本就少,而且榜下点婿那都是高官才有的福利。
哪里轮得到魏柏这个五品京官?
所以,倒不如在有潜力的少年举人里扒拉一下。
就这,也是因为琳姐儿是当朝丞相的侄女儿,才能有人上赶着。
朝中有人好做官!就算丞相伯父不偏私,但有这么块金字招牌,至少无人敢欺啊。
不然,每三年一科,中进士也有那么多人。有多少最后能做到四品以上高位的?
做官,靠科举做敲门砖。
敲开了门,就要靠人脉、靠悟性,靠有人提拔。
沈寄看她一下子就转过弯来,如此倒是之前的许多伏笔都用不上了。
她笑道:“哦,是哪两个?咱们回去合计合计。”
挑女婿,既要挑本人,也要看家族。
联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当然,本人首先得是个品行好的,上进的。
其实给六房的人选,沈寄都是顾及了方方面面的。但还是可以两相对照,选出更合适的来。
沈寄和王氏合计的结果,两家家世不相上下,两个少年举人的文章嘛也各有千秋。
所以,回头把人叫来看看吧。
王氏央了沈寄到时候帮着掌眼,沈寄一口答应了下来。
又说好等小亲王中午回来吃饭,就请他去给康郡王府回个话。
这边先一步已经有人选了,只能婉

